僵蚕饲养技术简介
2017-04-19 来自: 鹤壁市百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1992
僵蚕的形成:白僵菌的分生孢子附着在家蚕蛾幼虫的表皮上,在适宜的温、湿度条件下,经过6~8小时产生芽管,侵入到蚕的体腔。芽管充分分枝成有隔膜的菌丝,由菌丝形成圆筒形孢子。圆筒形孢子成熟后脱离菌丝并游离在体液中。圆筒形孢子在体液中产生两种情况;一种是产生球形小孢子;另一种是产生隔膜,以后再产生菌丝。菌丝在体液中繁殖,并逐步侵入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,摄取养分,致蚕逐渐衰弱,出现病斑、发生死亡。蚕死后,菌丝很快繁殖并侵入其他组织。由于菌丝在繁殖过程中吸收蚕体养分和水分,同时菌丝分泌的草酸钙成结晶体堆积在蚕尸体内,使蚕体逐渐硬化。,菌丝在蚕幼虫尸体上充分繁殖后,从气门及各环节的交界处穿出尸体表面形成气生菌丝。气生菌丝再形成分生孢子梗、分生孢子柄和分生孢子。当分生孢子布满蚕体时(生产上称为充分发僵),便可进行灭菌、烘干或晒干成为产品僵蚕。由于加强消毒防病工作,我省养蚕地区基本消灭了危害家蚕的白僵病。在家蚕极少发生自然僵死的情况下,我省曾用人工接种方法培育僵蚕,以解决药用需要。 建场 人工培育僵蚕的场地必须远离蚕桑区。选靠近水源、方便清洗蚕具及有一定耕地面积可种植桑树的地方建场。蚕场应分别建造1~4龄期的小蚕房和5龄期的大蚕房。大、小蚕房应相距500米以上,而且蚕具要分开使用,以免小蚕感染白僵病。小蚕饲养 按家蚕饲养技术进行蚕室、蚕具清洁消毒、收蚁、给桑、除沙、眠起处理、调节温、湿度等工作,以获得发育良好、蚕体肥大的材料蚕,供接种发僵之用。
接种 于幼虫大眠(四眠)眠起后,5龄饷食前进行接种白僵菌。把在小蚕室饲养至大眠眠起后的幼虫先搬至大蚕房,然后用新鲜僵蚕洗菌液或人工培养的白僵菌,调成均匀的浮悬液(天冷用温水,水湿不超过32℃,热天可用清洁的凉水),用单管式喷雾器,均匀地喷洒到蚕体上,以蚕体见湿为度。下菌量应根据气候条件和饲育品种而定,一般以每1立方毫米菌液中含8~10万个孢子为宜。为提高菌种孢子的萌发率,可于接种前3~4小时调配菌液。 饲养管理 接种时,饲养室要保温保湿,相对湿度以100%、室温以25~28℃为最好。蚕体接种15~20分钟后,进行5龄饷食(第1次给桑),以后每隔5~6小时给桑 1次,做到良桑饱食,并按常规除“沙”(除净蚕屎和桑叶残渣)和调节温、湿度。温度不足要加温,天热要注意通风和降温;湿度低于90%时要及时在室内空间喷水补湿。 (鹤壁市百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僵蚕饲养用白僵菌菌种,http://www.baihuib.com/,电话:0392-5611505 5611506 13303927596 13303920423)